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观察

2022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运营行业调查报告(上)

2022-08-25

作者:“智慧运输与车联网”公众号


一、2021年的行业环境和行业特点


       2021年,新冠疫情反复持续,尤其是第三季度末延续到现在的此轮疫情,对刚刚有所恢复的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道路客运、地面公交出租相关信息化投入坠崖式下降;尽管部省市的“十四五”相关交通规划密集发布,但因为疫情影响,包括因疫情防控导致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的延迟、停滞,也包括因为防疫支出大量占用地方财政支出,而导致规划、项目无法实施,对行业影响巨大;再就是行业寄予厚望的“粤标”模式并未在其他省市推广,而《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修订稿过审尚需时日,“主动安全设备”市场难以持续,且因为“粤标”模式短时间运动式带来的市场爆发,反而给不少设备企业带来了困扰。

       2021年,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创企所获投资,次数、融资规模等,相比前两年要下降明显;蜂拥而上的第三方监控平台服务,还处于“混沌”的摸索阶段,浙江模式已经看到曙光,但很多省市,第三方监控平台还处于“吃不饱”或者“想吃和能吃的不一致”的情况;网络货运平台领域,同样也存在一窝蜂的情况,当然这个领域好像离运营商们有点远,实际上在货运信息化领域耕耘已久的G7、易流、中交兴路等,也可能紧随满帮脚步实现IPO。 

       2021年的设备市场亮点就是“粤标”,广东通过强制推行以保险出资、各地交通局配合推动安装应用的“粤标模式”,完成了省内全部重载货运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安装应用工作。2022年以来,已经有不少省市发文鼓励重载货运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如河北、福建、广西等省已经发文试水推动。2022年,除重货市场外,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场也会推动主动安全设备的安装工作,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依旧大有可为。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关注。2021年,交通运输执法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整顿,包括法规条例调整,行政体制变革,执法职能整合,目的就是在规范执法的同时,人性化执法、信息化执法,尤其是扣车、押货之类的执法行为,将会更为严谨。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公安与交通两个部门在执法方面的合作越加紧密,联合治超、联合打击非法营运,联合治理超速、疲劳驾驶等,两个部门所采集到的数据按需共享,打击交通违法,对减少重复建设,对运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化解过剩产能,都有莫大的好处。非现场执法将越来越多的采用车载定位和视频监控设备作为处罚依据,也将反过来推动设备质量的提升。《汽车行驶记录仪》新国标也将在于近期正式实施,而配套新国标,部交管局科研所已经研发了一款为交警查验行驶记录仪的PDA执法设备,顺利的话,将会全国推广。

       2021年应该是行业发展环境相对较差的一年,具体表现为政策驱动乏力,监管、奖惩趋严,传统服务低价竞争激烈,跨界竞争加剧,服务主体(运输企业)需求下降、跨界竞争加剧(新模式),不过细分市场、后市场、数据增值服务带来了不少机会,也就是说车联网行业存量厮杀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新兴领域开辟疆土成为不错的选择。虽然行业发展环境一般,但是大多数公司都认为自己经营的还不错,只有18.4%的公司认为自己在2021年的发展不太好。


二、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的安装与应用


       2021年,广东省通过推动“粤标”模式,完成了30万台重货安装主动安全报警设备的工作,这是2021年设备市场更大的惊喜,当然对极少数企业而言,可能也是“惊吓”。

       作为个吃螃蟹的,“粤标模式”为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为保险模式的大规模落地进行了探索。首先,“粤标”模式带来巨大的政策机遇,广东30万台重货市场在一年之内完成安装,显现出了政策强悍的驱动力以及快起快落的执行力。其次“粤标”模式作为全国个在全省范围内以保险模式来推动重载货运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安装工作,具有开创性意义,同时也是保险行业推动车险费率改革落地的重要案例,在保险行业同样具有较为重要的示范意义。对于监管而言,“粤标”模式开创性的实现了多部门数据共享共治,交通、公安、应急、保险等多部门能够获取各自所需的数据。

       当然在推进过程中暴露一些问题。首先,“粤标”模式在短时间内的运动式推进对不少设备厂家的生产和备货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粤标”模式在启动前期,没有给出明确的具体销售台数和销售模式,影响了设备厂家的生产和备货,同时其他省份没有及时跟进推进工作,也给设备厂家带来了较大的库存压力。其次,“粤标”模式把各方利益压缩到了,不利于行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再次,“粤标模式”的分期付款,对于类似转让、二手车交易等所有权发生改变的车辆、不再续保等导致车辆保险不在原保险公司购买的行为,原保险公司不再支付二期、三期费用的现象,难以约束,导致中标的硬件企业、运营商的损失难以弥补。最重要的是,保险机构并不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而是被迫参与,加上这一模式对原有“车险”灰色利益地带来了严重冲击,如果后续没有很好的降低理赔率、伤亡赔付,或者没有后续的政策、规范支持,“粤标”模式也可能会一地鸡毛。

       调查结果显示,29%的运营商强烈支持粤标模式,不过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几乎持平,有26%的运营商反对“粤标”模式,认为其对本地大部分运营商不友好,剩下的45%则表示无所谓,应是持观望态度,反正火还没烧到自家。

       2021年广东完成了30万台重货安装主动安全报警设备的工作,2022年其他省市是否会跟进安装工作是现阶段设备市场关注的重点。根据调查结果,只有少数运营商表示近期本省不会有推动动作,但,几乎可以肯定重货普及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目前,福建、河北、南宁等省市已经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

       2022年3月,河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发文,将在全省组织开展重载货运和农村客运车辆试点推广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工作。全省总体试点规模不超过5万辆车。河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将对完成试点安装的车辆实施奖补政策。同时,鼓励河北省道路运输协会联合以通信运营商、网络货运平台、车载设备供应商等为主,保险公司、技术研发、电商运营等为辅的上下游企业,通过“电信+保险+风控”的创新模式,服务于运输企业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免费为运输企业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并实施运维费用返还政策,落实风控管理。也就说,河北将采用“以奖代补”财政政策与市场化推进模式同时进行的方式,来推进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在重货和农客车辆运输生产中的应用,河北或许能在“粤标模式”之外,探索出新的成功模式。

       2021年,莆田交警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交通智能云系统。该系统为货车盲区监控的“升级版”,兼具多项智能预警监测功能,包括可预警提醒驾驶员疲劳驾驶、开车玩手机等危险行为的人像识别系统;监测预警货车正前方盲区和右侧盲区的雷达监控辅助系统等。2022年3月,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召开视频会议,会议提出借鉴莆田交警支队和盛辉物流集团经验做法,全力推动货运企业为重、中型货车加装设备,实现对疲劳驾驶、看手机等危险驾驶行为的自动辨别、自动感应、实时预警。借鉴莆田、厦门经验做法,联合保险公司,推动重、中型货车加装碰撞预警、周边环境辨识追踪、转向盲区监控等安全提示辅助设备,提升主动发现危险隐患能力。

       2022年3月,福州市道安办发文,福州市将在总质量大于等于4.5吨的重中型货车推广安装使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和右侧盲区预警系统,各地道安办要及时把工作思路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有条件的要争取政府补贴。就ITS114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福建有多地已经开始设备安装。

       2022年3月,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南宁市道路运输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攻坚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推动普货车辆加快普及安装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及右转盲区监控提醒设备。通过先在2021年事故起数全市排名前列的部分县区试点再全面推行的办法,与有关科技公司合作,给予普通货运车辆,特别是重型货车免费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及右转盲区监控提醒设备。

       尽管没有统一的强制政策出台,也没有财政支持、补贴政策,但这一年多来,在“粤标”模式的刺激下,同时也在“两客一危”车辆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之后成功降低了事故率之后,多地开始试点推动重载货运、渣土车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包括盲区监测等。尽管现在处于全国性政策空白期,也处于防疫的反复持续阶段,但生产安全监管的需求只会强化,而不会弱化。因此全国范围内的重载货运车辆安装智能监控预警分析设备只是时间的问题,是步骤的问题,与之而来的是,设备的质量以及数据的精准、预警的有效性就变得更为重要。有意思的是,2020年是近3年来运营商对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满意度更高的一年,2021年与2022年多数运营商认为在用的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的稳定性、报警的有效性只是勉强过得去,同时,可以看到2021年与2022年设备满意度曲线基本重合,或许可以这么说,这两年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的性能没有多大长进。

       预警的有效性是这两年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设备应用讨论较多的问题,报警次数太多,无效报警较多以及报警次数太少,都是让人头疼不已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提升视频监测报警数据的有效性呢?可以通过优化前端设备算法,增强平台AI二次识别,增加人工识别、干预,调整报警行为的频次、阀值,不同车型提供定制化的车载设备和识别算法等手段提升设备报警数据的有效性。行业目前最希望看到的应该是行管部门出台关于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的统一管理规范、标准,对需要报警的行为进行细分、明确,对于达到报警的行为过程加以规范,营造良好的道路运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