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5
作者:深城交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防控是交通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道路客货运输行业高速发展,但呈现出交通事故频发、事故伤亡损失惨重的特点。如2020年11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发生的1170起一般和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超90%的事故涉及客货运输车辆。2020年发生的“4·13”福建罗源县半挂货车失控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200万元的重大惨剧。进一步地,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实现连续16年同比下降(见图1),交通安全形势向好,但是道路运输行业亡人事故比重逆势逐年攀升,2020年亡人事故数占比高达56%。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城市发展对道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规划》要求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2025年较2020年下降10%以上,《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了“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的发展任务;其次,广东省、深圳市两级《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提出对“两客一危一重货”等道路运输行业进行重点治理,《深圳市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营运车辆万车死亡人数下降6%的发展目标。道路运输安全有序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石。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现状分析
1. 源头隐患排查与靶向性治理能力不足
虽然目前已建立“双随机检查”“专项检查”等高标准高覆盖率的道路运输行业隐患排查机制,但是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无法实现全覆盖检查(深圳市普货企业仅5%、泥头车企业78%、运营车辆仅5%),且由于现有运输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以源头静态隐患为主(见图2),运输全过程指标覆盖不全、评价精细化不足,无法精准识别高危人车企,企业抽查的针对性不足与实效低。
2. 在途重点车辆危险驾驶行为感知弱、干预难
营运车辆在途运输中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高发,深圳市2018-2020年运营车辆亡人事故中驾驶员存在危险驾驶行为占比达47%(见图3),且每年约四分之一的营运车辆存在两次及以上运政违法行为。在途驾驶行为规范是交通事故预防的关键,但是由于重点车辆分布广、运输轨迹不稳定难以集中管理,且特殊隐患场景(见图4)监管覆盖不全、事后以罚代管,在途风险感知-告警-干预能力薄弱,驾驶员无感麻木,震慑力不足,导致重点车辆事故高发。
3. 末端事故深度成因分析能力薄弱,告警-处置-评价闭环反馈缺失
现状末端事故调查以人工经验总结为主,事故根本成因自动关联匹配与识别支撑能力不足,根本成因掌握不全面,导致无法精准指导多业务协同整改、闭环反馈根源问题,事故教训不及时触达企业责任人和当事驾驶员,或未高效联动相关机构,责任传导不畅。
道路运输安全提升总体思路
道路运输安全提升关键技术
1. 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画像技术强化源头靶向治理能力
安全画像技术是帮助管理人员识别重点监管对象薄弱环节的关键。基于交通行业知识经验积累,运用强大的交通知识图谱能力与多源交通大数据关联关系分析能力,可以实现刻画监管对象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安全风险态势和风险特征,形成安全画像(见图6),帮助主管部门对比分析某一群体、某一个体的营运特征与安全风险特征,为行业安全治理指引重点方向,提升靶向性治理能力,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业务平均耗时可以由5h下降至0.5h,案件办结由平均7天下降至2天,执行效率将提升90%。
2. 以“视频AI+系统分级处置”提升在途隐患识别与干预能力
通过“视频AI+系统自动化分级处置” (见图7),可以化解在途感知弱、干预难的行业管理困境。当系统监测到车辆/驾驶员存在运输隐患/违法行为时,触发四级自动告警管控机制,实现及时触达驾驶员、企业管理员、行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实现在途隐患即时干预与闭环处置,管理部门隐患治理执行力将提升50%以上。
3. 基于时空关联的事故深度成因分析强化末端经验反馈能力
利用交通事故成因主要构成要素与时空关联分析能力,可以实现跨媒体海量交通数据的全面抽取、深度融合和快速检索,实现事故特征(如碰撞形态、人群体征)与“源头、在途、末端”全链条的直接、间接成因分析追溯,形成针对“事故特征-事故成因-改善建议”的交通改善知识库(见图8),吸取每一起事故的经验教训并反馈交警、交通局、城管局、住建局等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跟踪治理,指导隐患问题的多业务协同整改与缉拿布控,可以实现事故案件闭环溯源治理。
结语
本文转载于“智慧运输与车联网”微信公众号。